昆嵛山革命陈列馆【第一展室】讲解词

发布日期:2022-04-07点击量:4455信息来源:原创

大家好!

(在门口)

欢迎参观昆嵛山革命陈列馆。

陈列馆充分利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76师的旧营房而建,面积约400平方米。不仅展示了昆嵛山区为中国革命建立的丰功伟绩,还展示了昆嵛英模的骄人风采。昆嵛山,胶东半岛东部屋脊,巍峨峥嵘,民间素有“脚踏黄海浪,怀揣渤海湾”之说。昆嵛山,不仅是生态仙山、道教名山,更是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在这里播下激情燃烧的火种,革命志士揭竿而起,斩木为兵,星火燎原,战旗猎猎,胶东雄师勇往直前,屡建奇功,红色老区功勋卓著,彪炳千秋。请大家随我到馆内参观。

陈列馆共分为九个展室,讲述了昆嵛山在胶东革命史册上的独特地位和突出贡献。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第一展室。

【第一展室】

(根雕)大家面前的根雕再现的是昆嵛山红军游击队的战斗场景,举枪的是胶东大地家喻户晓的传奇战斗英雄于得水。1935年底,中共胶东特委在昆嵛山领导了“一一·四”武装暴动,暴动失败后,于得水、王亮等领导幸存人员组成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在昆嵛山区坚持斗争,成为与刘志丹领导的红军陕甘游击队齐名、中国北方仅有的两支红军武装之一。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为革命保存了火种,积蓄了力量,成为众多英雄部队的源头。

(第一展室西墙)作为胶东革命武装发祥地和胶东革命重要根据地,许多将军驰骋昆嵛,留下战斗足迹。这里展示的是在昆嵛山战斗过的将军,其中上将3人、中将15人、开国少将35人,1988年以后授衔的少将名录26人、“未授衔的副军级以上干部”210人。

(第一展室东墙)许多昆嵛儿女也积极投身革命,在战斗中成长,跻身将星行列。这里展示的是从昆嵛山走出的将军,其中上将3人、中将6人、少将14人,还有“未授衔的副军级以上干部”24人。受资料限制,难免有遗漏,恳请知情者提供翔实资料,使展览日臻完善。

(第一展室南墙)这里的文字是开国上将许世友,开国将军、外交部原副部长仲曦东以及开国将军张少虹三人著作中对昆嵛山的回忆。

许世友将军在《我在山东十六年》中说:“这次暴动(“一一·四”暴动)虽然遭到国民党反动军阀韩复榘的血腥镇压,但却震撼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播下了武装斗争的火种。”

仲曦东将军在《重登昆嵛山》中说:“过去的昆嵛山,对革命战争、民族解放、发展生产,确实做出过重大的贡献,今日的昆嵛山,比过去更加壮丽,贡献更大。将来的昆嵛山,肯定要做出更大的贡献。”

张少虹将军在《东海军民的胜利》中说:“我那时就非常感慨,时常在想:如果抗日战争胜利了,一定要在昆嵛山上高高地树起一面大红旗,永远飘扬在高山之巅,以表彰东海人民的丰功伟绩!”

 (暂空)

【展柜】

昆嵛山及整个胶东地区也为许多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这些展柜展示了部分胶东革命题材的书籍。

【于得水展室】“昆嵛英雄”于得水

于得水,原名于作海,少年习武,练就一身好功夫。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带领一支秘密武装活动在文登、荣成、牟平、海阳一带,被当地群众誉为飞檐走壁的传奇英雄。1935年冬,于得水参加胶东“一一·四”暴动,率队出奇制胜。暴动遭到血腥镇压后,他率领部分队员挺进昆嵛山,建立了昆嵛山红军游击队。

(于得水展室西墙)

这些照片展示了不同时期的于得水形象。

(于得水展室北墙)

从飞檐走壁脱险,到跨海避难脱险,于得水“九死一生”的传奇经历一直被传为佳话。(稍停,留下阅读的时间)

【飞檐走壁脱险】

1933年农历七月十二日晚上,于得水在家里召开了一个碰头会。没想到,被村里坏分子告密。开完会,同志们走了。第二天还没亮,敌人把于得水的房子围了个水泄不通。于得水跳到炕前的桌柜上,又窜到大柜顶上,双手抱住横梁,双脚向上用力蹬开屋笆,松开手,伸头缩肩钻出屋顶。敌人看到于得水从屋顶冒出,就喊着“抓活的!”并“噼啪”地放起枪。于得水从房子东山头跳下,顺着墙边胡同往南跑,看到前边有敌人,就回头翻过胡同西侧的墙,接着两手抓着屋檐,脚不沾地,一下一下挪到墙根,翻身又过墙,落在孙述堂院里,掀开炕席,揭开石板,藏进炕洞。孙述堂家里人忙把石板盖上,把炕席铺好,把乱七八糟的东西堆到炕上。敌人进来翻箱倒柜没有找到,于得水躲过一劫。

【枪杀走狗脱险】

1934年春,中共文登县委成立不久,于得水就出任武装小组组长,没有行动的时候,于得水就和小组成员练枪法。他的枪法不知让多少“狗腿子”得到了应有下场,也使自己成功脱险。

有一次,黄昏时分,于得水左胳膊夹着钱搭子,用从自行车内胎割下的皮条把手枪绑在左手脖袖筒里,沿着夏村北沟往北走,迎面遇见三个人。于得水一看左右没有岔路,往回走也不好,就迎面走上前。快靠近了,于得水看到有两个拿文明棍的,一个戴墨镜的。碰面了,戴墨镜的突然用手枪指着于得水问:“干么的?”“种庄稼的,赶集回来。”“赶集的怎么不凑亮结伴走?不是吧!举起手来?”于得水把手一举,钱搭子“哗啦”一声掉在地上,里面的铜子滚了出来,一个拿文明棍的赶忙拾钱,另一个开始搜于得水的腰,拿枪的只顾看拾钱和搜腰的,没有注意于得水举起的两只手。于得水乘机把右手往左袖筒一插,掏出枪,一甩手打中持枪敌人的脑袋。左面拾钱的敌人听到枪响刚一抬头,于得水往左边一挥手,子弹从敌人左耳朵打进去。于得水又向右边敌人的裤裆踢了一脚,朝脸上打了一拳,那家伙满脸是血,“哎妈呀”一声倒下断气了。于得水收拾起敌人的枪,消失在夜幕中。

【巧避埋伏脱险】

1935年春,于得水接到组织的信件,返回文登筹备武装暴动。

于得水主动请缨,先到文登、荣成,再到牟平、海阳,最后从昆嵛山后转回来,恢复以前的关系,建立新的联系。于得水在硝滩活动,引起了村里姓于的地主和姓宋的地痞的注意。地痞气喘吁吁地跑到地主家,低声说:“我看到于作海撅着鱼筐,斜戴着帽子到顺子家去了,咱俩带着枪去吧,这小子武功厉害,咱抓不到活的,给他两个枪子吃吃,五百大洋就到手了。”“好,这里就一条东西道,南北都是沟流子、港汊子,咱到到村西头道北隐蔽起来,等于作海走到跟前就动手。”

于得水和顺子交谈晚已是晚饭后了,他把枪藏在右袖筒,左手撅着鱼筐,走出顺子家先往西走了一趟,又围着老百姓的房子走出村,向北走出。老道的于得水化险为夷,两个坏家伙还在做美梦。

(于得水展室东墙)

“昆嵛英雄”“驰骋胶东,功高昆嵛”……

于得水在胶东革命前辈中享有很高声誉,这是迟浩田、李耀文等将军为于得水的题词。

(于得水展室南墙)

于得水是冯德英创作的长篇小说《苦菜花》中于得海团长、《山菊花》中于震海队长的原型。大家看这里是19603月于得水与冯德英在南京合影(左图)。下面是于得水平反后,冯德英饱含激情写下的纪念于得水的文章。

右侧是1944年冬,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副司令员于得水、政委仲曦东、司令员刘涌送政治部主任张少虹(从左到右排列)去党校学习时,在东海军分区驻地合影。下面是仲曦东在《重登昆嵛山》一文中对于得水的评价。

1982年918日,开国将军仲曦东在冯德英等的陪同下,重登阔别38年的昆嵛山,他深情地回忆起于得水:“早在19385月,我就认识了于得水同志。我同于得水同志共事近4年。于得水同志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一位当之无愧的昆嵛山英雄。我深信他英勇战斗的故事,将与昆嵛山共存!”

【冯德英展室】“昆嵛之子”冯德英

“昆嵛之子”冯德英。1953年开始文学创作,描写革命战争时期胶东人民斗争生活的长篇小说《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是他的代表作,50年来发行1000多万册,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改编成多种文艺形式广为流传,影响了几代人。

(冯德英展室南墙)“为人民服务,与正义同行”,曾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的迟浩田曾这样评价冯德英。

(冯德英展室西墙)这是冯德英的一些历史存照和访问昆嵛山时的留影。

(看照片期间)冯德英先生在《写在新版“三花”前面》这样写道:“我特别热恋我的故乡昆嵛山,爱那里的人民、风俗语言、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爱她的过去和现在。”总览冯德英先生创作和著作出版过程,可谓是:昆嵛黄花分外香。

(北墙和东墙)这里大家可以看到冯德英先生著作的综述。展柜展示的是冯德英先生的不同版本的书籍。(稍停,留下时间浏览)(浏览过程中)我们衷心祝愿冯德英先生和他的作品永葆青春,永远芬芳,热切盼望冯老先生的新作品问世,为“百花齐放”的文化大花园增添最新、最美、最香的“昆嵛山花”。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国家级森林公园 | 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关于我们

电话:0535-4693307 / 0535-4693388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

  • 海上仙山之祖昆嵛山

Powered by 烟台简单网络 2011-2021 烟台网站建设公司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