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昆嵛山道教

发布日期:2022-04-07点击量:2393信息来源:原创


昆嵛山的早期道教仍然属于先秦时期道家文化的范畴,当时胶东半岛所在的广大濒海地区盛行追求长生不老的方仙道,有庞大的方士队伍,他们共同组成了中国道教文化的重要源头。从秦始皇至汉武帝多次东临胶东祭海求仙活动的推动之下,以胶东沿海为主要地区盛行的探险求仙方士之术其承载者,形成了后来的神仙家,也称方仙道。至东汉开始有组织的宗教活动的开展,这些方仙道也慢慢蜕变为后来的道教组织。但这些以传说为主、杂以少量的史料典籍记载的故事,在昆嵛山本地并没有留下太多的文化及考古痕迹,目前也看不出后来鼎盛时期的全真教与之脉络关联。今天能够追溯到的较确凿且有着比较多实物证据的昆嵛山早期宗教文化是起于唐代、盛于北宋、延续至清末民初时期的麻姑信仰。

昆嵛山岳姑殿所在的山脉古称姑余山,位于昆嵛山主峰泰礡顶的北麓,其主峰的海拔高度为355 米,原名失考,此山的姑余之名,得之于麻姑修行得道升仙的故事传说。至今在麻姑修道的姑余山上,仍然保留了麻姑冢、 麻姑洞、 麻姑庙、 麻姑梳妆阁等许多仙踪遗迹。在历史上,姑余山有一个复杂的历史沿革变化过程,这一过程不但体现了昆嵛山宗教文化的演变史,也是昆嵛山地区经济交流以及民俗信仰变迁的一个缩影。因此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姑余山指的就是今天的昆嵛山。甚至有学者认为, 昆嵛一词就来自姑余一词的转音。

麻姑事迹的最早记载见于元代于钦《齐乘》引《仙经》中语,而《仙经》据考证为东汉末期左慈所著。所以姑余山的名称可能至少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有了,这也是今天我们能够查到的昆嵛山最早的名称。到晋代,经过葛洪《神仙传》的整理加工,麻姑传说逐渐完整丰满起来。麻姑也成了天上的神人和道教所信奉的元君、女真。并开始不断地把适合修炼的名山洞府以麻姑来命名,随之而来的是在山东、江西、安徽、四川、湖南等地都相继出现了不少麻姑遗迹。由于姑余山和麻姑的最早传说起源于昆嵛山,所以,昆嵛山就成为麻姑传说最早的起源地。唐至宋代,道教大兴,到宋政和六年(1116 年),宋徽宗大兴道教,敕封麻姑为虚妙真人,仅隔两年,即重和元年(1118 年),又赐额显异观。这一记载表明,显异观是在宋徽宗时期获得观额的,这标志着昆嵛山的麻姑崇祀已获得了政府的正式认可和相当程度的重视。昆嵛山的某些麻姑崇祀建筑大约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创建的,这标志着麻姑由普通的民俗信仰开始上升为国家崇祀时期,也标志着麻姑信仰正式在昆嵛山地区予以确立。许多的道士、女真等开始在此炼养修道。元代《齐乘》一书中也记载:“大昆嵛山,州东南四十里,嵎夷岸海名山也。秀拔为群山之冠,《仙经》云姑余山。麻姑于此修道上升,余址犹存,因名姑余,后世以姑余昆仑声相类而讹为昆仑,然今东夷人止名昆嵛,又有小昆嵛与之相连。宋政和六年(1116 年)封仙姑虚妙真人,重和元年(1118年)赐号显异观。”上文所说“余址犹存”,应主要指昆嵛山现在仍保留的唐宋时期“麻姑梳妆阁碑”。根据史料记载和碑文分析,目前山上的梳妆阁最初当为汉末所建,后代又屡有兴废。如今麻姑仙堂旁边的麻姑大仙塚其最早的记载见于宋元丰碑,根据此碑记载,岳姑殿上的麻姑坟可能在唐代已经就存在了。此坟在道光年间经过翻修,上个世纪文革时期被人盗掘过,今天见到的是后来经过重新修砌的。分布在山坡上的其它庙观遗址如岳姑殿(早期可能是叫姑余大仙殿或麻姑观,元代的中后期开始改称岳姑)等则多建于唐宋时期, 至元明清三个时期时复有重修、重建、增建。据史料记载可知,在唐光化年间(898 901 年),麻姑仙堂进行过一次重修,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一次与麻姑有关殿宇的一次重修。既然叫重修,显然麻姑仙堂的第一次修建一定要早于唐光化年间。所以,昆嵛山(姑余山)上的麻姑传说与信仰早于唐代是非常有根据的。至宋太平兴国四年,即公元979 年,一个叫王守缘的女道姑又发起募捐,对麻姑仙堂进行了一次规模比较大的重修。至今矗立在山上的碑刻记载了这次重修经过。山上岳姑殿建筑在建国后无人管理,毁于文革初期的破四旧运动。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国家级森林公园 | 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关于我们

电话:0535-4693307 / 0535-4693388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

  • 海上仙山之祖昆嵛山

Powered by 烟台简单网络 2011-2021 烟台网站建设公司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