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4-07点击量:2923信息来源:原创
【第三展室】胶东人民革命武装发祥地(上)
(第三展室南墙门东)昆嵛山是胶东半岛东部制高点,三面环海,是战略要地,历来兵家必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植根昆嵛山。昆嵛山革命队伍薪火相传,延续至今,昆嵛山成为胶东人民革命武装主要发祥地。【展柜】
这里是昆嵛山早期革命武装的介绍。
(东墙)大家面前的是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射影像图。
(第三展室北墙)“一一·四暴动”的惊雷在这里响起;胶东游击队的烽火在这里点燃;天福山起义的烈焰在这里燃烧——无数革命先驱在这里播撒革命火种,无数英雄儿女在这里抛洒热血!这里摄制的墙体庄严肃穆,暗红色的色调,亮闪闪的勋章衬托出先烈们的光辉形象和不朽精神。
“一一·四”暴动
1935年11月29日(农历十一月初四),中共胶东特委在文登、荣成、海阳、牟平等县组织和领导了声势浩大的农民武装暴动,暴动队伍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这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胶东地区领导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斗争。尽管暴动最终失败,但它是共产党领导胶东人民争取自身解放的一次伟大尝试,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在胶东大地上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和希望。
大家看到的是“一一·四”暴动示意图和设在无染寺的“一一·四”暴动指挥部。
昆嵛山红军游击队
“一一·四”暴动失败后,于得水、王亮、邹恒禄、刘振民等领导暴动幸存人员转战昆嵛山,坚持斗争,为革命保存了一支宝贵的火种。这支经过血与火考验的队伍是“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的延续,习称“昆嵛山红军游击队”。
在白色恐怖笼罩胶东大地的艰难日子里,昆嵛山红军游击队表现出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和顽强不屈的斗争意志,在牵制敌人“清剿”兵力,攻打敌人据点,震慑敌人,振奋民心,扩大党的影响,巩固和扩大昆嵛山革命根据地等方面,贡献卓著。
大家看到的是昆嵛山红军游击队战争形势示意图和昆嵛山红军游击队成员名单。
“老蜂窝”训练班
这是昆嵛山红军游击队训练班旧址——老蜂窝。
奇袭界石“联庄会”
昆嵛山东的界石村,是山前与山后的交通要道,当年这里驻守着文登县国民党反动地方武装“联庄会”的50多个乡丁。平日横行乡里,祸害百姓,残杀革命志士。“一一·四”暴动失败后,他们更是肆无忌惮。1936年6月2日夜,于得水、王亮等率领部分游击队员,用计引出门岗哨兵,冲进大门,奇袭获胜。图为界石“联庄会”所在的界石大街。
攻打垒子盐务局
最下面是垒子盐务局遗址和游击队员缴获的枪支。当年的垒子盐务局,是国民党地方政府通过盐警征盐税,残酷剥削压榨人民群众的机构,平日无恶不作。1937年春,于得水带领20多名游击队员化装成农民,混在买盐的群众当中,趁盐警吃午饭的时机,打倒门岗,冲进屋内,全俘敌人。
天福山起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0月,山东省委召开会议制订了分区发动武装起义的计划,并派遣大批干部到各地做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
1937年12月初,理琪回到了沟于家村,并于12月15日晚召开了特委扩大会议,决定于1937年12月24日在天福山举行抗日武装起义。1937年12月24日凌晨,理琪庄严宣布“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正式成立,天福山起义拉开了胶东抗战的序幕。
这是胶东特委旧址——沟于家村和天福山起义——竖旗地址、天福山起义会址。这是理琪《给胶东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这封信一万五千余字,是胶东党的第一个正式文件。
(稍停)
岭上事件/雷神庙战斗/玉皇顶起义
天福山起义时,中共胶东特委决定以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为骨干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于得水任大队长,宋澄任政委,并对外以武装宣传队称号西上进行抗日宣传。
1937年12月31日,第一大队行军至岭上村,突遭国民党文登县县长李毓英率部袭击,经过激战,第一大队29名同志被俘。后迫于舆论压力和起义队伍的壮大,李毓英不得不释放大部分人,而三位参加过“一一·四”暴动的队员被杀害于狱中。
大家看到的是岭上事件发生地遗址图。
这里是威海起义时威海卫管理公署专员办公室遗址、威海卫管理公署办公楼遗址(东侧面)。
(继续向左)这里大家看到的是胶东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示意图和雷神庙战斗遗址。还有文登崔家口,“三军”将士召开追悼大会的画面。
在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的影响下,胶东各地相继举行抗日武装起义,起义队伍纷纷编入三军,三军队伍不断扩大。
1938年2月13日,在雷神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胶东革命队伍打响了胶东抗日第一枪。
1938年3月,中共掖县县委在玉皇顶举行武装起义,攻克了掖县城,摧垮了伪政权,建立了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成立了山东省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掖县抗日民主政府。
大家看到的是玉皇顶起义遗址和革命者郑耀南、张加洛的介绍。下面是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西进抗日经过示意图。【展柜】
1938年9月,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与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合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正式编入八路军序列。下面是当时莱州沙河镇召开“五支队”成立大会的场面。再下面是1938年胶东特委合影和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的历史存照。
(第三展室西墙)同样是暗红色的色调,展示了在“三光”政策的高压下,昆嵛山区军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斗争。左图所示的攻克汪疃、回龙山等日伪据点就是反“蚕食”的著名战斗。还有二龙山战斗和攻克水道据点,以及文城解放,都是这一时期革命者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斗争的写照。
(第三展室南墙门西)【展柜】
为了使东海区抗日根据地联成一片,1940年9月,八路军山东纵队就决定,调五旅十四团东进扩军,配合东海部队寻机消灭昆嵛山区以郑维屏为首的“抗八联军”。9月下旬,五旅十四团在副团长于得水、政委雨晴带领下,在文登县宋村与东海部队会师。为解放昆嵛山区,成立了以五支队二团团长孙端夫为指挥,五旅十四团政委雨晴为副指挥的总指挥部。
1941年1月7日到10日晚,解放昆嵛山的战斗历时3昼夜,创造了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配合作战的成功战例。昆嵛山的解放,使东海区抗日根据地联成一片,结束了东海区抗日军民长期受日伪军和国民党投降派两面夹击的局面。
图是1940年郑维屏住三瓣石村的民房,长塂战斗遗址图和今日黄龙岘村图。三名英雄分别是雨晴,张怀忠和赛时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