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委委员刘经三的故事

发布日期:2022-04-07点击量:1691信息来源:原创

       

         刘经三,原名刘炳礼,代号“陶子”,190693日生于山东省牟平县黄疃村(今属乳山市)。 1932年秋天,刘经三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1月,中共牟平县委成立,刘经三成为中共牟平县委第一任书记,他多次发动和领导胶东南部沿海一带农民、渔民、盐民同官府进行斗争。

 1932年冬,张静源奉命到牟海地区开展工作,刘经三鼎力协助,积极到各县奔走,特委很快就与各地党组织建立了关系,各项工作也很快打开了局面。为方便与各地党组织的沟通,刘经三协助张静源在牟海交界一座荒废的庙宇——霄龙寺建立党的秘密联络站,并自筹经费成立了鸡鸭公司,以公开经营的方式掩护开展组织活动,并担任经理。联络站的主要工作是印刷、下发和保存党内机密文件,隐藏、分配武器弹药,以及与各地党组织进行秘密联系。

第一届胶东特委当时党组织活动经费紧缺,为解决党的经费不足问题,刘经三不惜变卖自己的家产,但是开销越来越大,怎么办?刘经三灵机一动,有了主意。不过,他心里清楚,父亲虽然比较开明,总是开口要钱,他肯定不会不明不白地把钱掏出来。最有把握的方式,就是在确保老人家安全的前提下,导演一出“绑票”事件……

清明节前天深夜他和特委的一位同志,用短刀抵住打开门的父亲,把麻袋从头上套下将其绑架,在院子里留信说:“明日日落后将一百块大洋送到村西土地庙香炉底下,钱到人归”,第一天家人如期将钱送到,父亲当即被放回来,家人惊喜之余,又在过道发现一封信:

各位大人:

膝下敬禀者乃为不肖男经三,为革命事,借贷无门,只得用不恭之举,暂借大洋百元,他日事业有成,加倍奉还。

不肖之子  经三

这是刘经三事后写下的阐明苦衷、请求原谅的家信,忠孝难两全的纠结跃然纸上。别说是那个年代,就是现在,儿子"绑架"父亲也是大逆不道的,但刘经三是为了要钱闹革命,周围十里八村的人知道后,都感慨他对革命的一片赤诚,也感慨父亲刘文周的开明大义。刘经三当年为革命筹款"绑架"父亲的故事至今还在当地传颂,当地的史志也有明确记载。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国家级森林公园 | 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关于我们

电话:0535-4693307 / 0535-4693388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

  • 海上仙山之祖昆嵛山

Powered by 烟台简单网络 2011-2021 烟台网站建设公司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