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3-15点击量:8603信息来源:原创
昆嵛山烟霞洞东北,神清观西北,“采芝”(石刻)右20米处,有一巨大岩石,岩石有一泉眼,每逢大雨过后,泉眼喷泉洒珠,水柱达数丈之高,清冽如雪,其景蔚为壮观。因泉水自石崖高处飞泻而下,故名飞泉。
相传明末郡王戚兆,因不肯仕清,反清复明大志未成,来到昆嵛山,时常到神清观与道士们一起谈经论道,修身养性。一日大雨过后,戚兆伯信步来到烟霞洞,联想起自己反清复明的壮志未酬,不仅感慨万千,于是吟诵道:“青天重迭水潺湲,闻道此中别有天。洞里仙人何处云,烟霞风景自年年。”感叹一番之后,又闲步北云。不远闻到水声咆哮如雷,举目望云,一股清泉自石岩飞瀑而下,撒珠抛雪。岩下石潭,潭水清澈甘冽,周围松柏翠绿欲滴,灵芝火红欲燃,环境甚是幽邃。于是,戚兆伯便在此筑屋居住,取名“飞泉居”。
后来,戚兆伯结识了龙泉北岘村一周姓大户,周家看戚兆伯满腹经论,颇有学问,便邀请其做私塾的老师,教周家子女们读书识文。
戚兆伯死后,周家感其有德有才,遂在飞泉崖东南约十里处,为其选了一块墓地,立碑“老师之墓”。这就是老师坟的来历。
如今,老师坟早已荡然不在,只剩下半截墓碑尚存。